雅魯藏布江邊的白唇鹿。記者 丹增平措 見習記者 武沛濤 攝
日喀則市定結濕地上,黑頸鶴悠閑踱步。記者 扎西頓珠 通訊員 池邦余 攝
昌都市邦達草原上的巖羊。通訊員 桑培羅布 攝
雅魯藏布江沿岸的綠色長廊。記者 丹增平措 見習記者 武沛濤 攝
阿里地區班公湖畔。記者 溫凱 攝
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唐加鄉組織各村委會主任、科技特派員前往轄區5個村開展農田生態檢查工作。記者 格桑倫珠 攝
那曲市申扎縣錯鄂湖。記者 趙書彬 攝
“2022年,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,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?!?023年6月5日,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自治區新聞發布會上發布《2022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,公告涵蓋水、草地、森林、自然保護區等基本情況。
“最好”兩個字生動地展現了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西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,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,在區黨委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西藏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,取得顯著成效。
巍峨雄偉的布達拉宮正南方,一座綠意盎然的高山與其隔水相望,山上成片盛開的花朵隨風搖曳,錯落有致的高矮灌木郁郁蔥蔥,木橋下流水叮咚,涼亭里、石板路上游人三五成群,或休憩或漫步,其間蜂飛蝶舞,偶有一兩只白鴿從藍天飛過,一派熱鬧景象。這是現如今的拉薩南山公園。
“空氣清新、環境優美,生活在這里很幸福?!奔易∧仙礁浇牟刈謇先死妥楷敻袊@,“這里大變樣了,再也不是多年前光禿禿的荒山了?!?/p>
2012年,拉薩市啟動南山造林綠化工程,植樹造林,南山逐漸變了顏色。從光禿禿的荒山到荒草灘再到集休閑、娛樂、觀光、旅游于一體的生態園林、森林公園,南山的變遷是一個生動縮影,照見了新時代西藏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實步伐。
印發實施《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,制定出臺5年實施意見和年度工作方案,“條例為保障、規劃為藍本、意見為指導、方案為路徑”的高地創建“四梁八柱”基本形成。2022年,生態文明高地建設53項具體任務、14個重點生態保護項目、6個標志性工程等均取得良好成效,生態文明高地創建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,羌塘、珠穆朗瑪峰等區域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,三江源國家公園(唐北區域)獲批設立。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.31%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7.14%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得全國優秀等級,全區50%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,7市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9%以上,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均達到或者優于Ⅲ類標準。落實各類生態補獎資金663.9億元,一大批農牧民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和受益者。
精準執行生態環境領域穩經濟大盤系列政策措施,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建立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支持清單,動態更新“三本臺賬”,實現“兩高”企業項目零審批、零引進。推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。
……
生態興則文明興。如今,行走在遼闊的雪域,湖泊澄凈、森林茂密、雪山巍峨、牧場廣闊,美麗西藏正以自信、幸福的姿態大步向前。